8 月1日上午,日照市岚山区黄墩镇南塔岭村的 “小草学堂” 里,锣鼓声脆生生划破夏日宁静。省级非遗皮影戏《猪八戒背媳妇》正在上演——幕布后,老来乐庄户剧团的手艺人指尖翻飞,影人悟空的金箍棒似有千斤力,八戒的憨态惹得台下孩子们阵阵欢呼。“大师兄,你打吧,打死也是死,饿死也是死!” 皮影戏的经典台词混着童声喝彩,成了这所乡村学堂 17 年守护之路的生动注脚。

一颗种子:从 “爱心教室” 到 “小草” 成荫
时光倒回 2009 年暑假,岚山区巨峰镇后黄埠村,19 岁的学生秦谭望着村里一群假期里无人照看的孩童,敲响了村党支部书记办公室的门。“能不能给孩子们找个地方写作业?” 在村委支持下,一间办公室被改造成 “乡村爱心教室”,村里的留守儿童有了暑假里的第二个 “家”。
谁也未曾想到,这颗由少年善意播下的种子,会在 17 年间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共青团岚山区委发现这一温暖实践后,2011 年,将 “乡村爱心教室” 正式命名为 “小草学堂”—— 取乡野小草坚韧生长、默默扎根之意。同年,考入山东科技大学的秦谭在学校支持下,组建 “小草学堂” 实践队,让这份善意从 “单兵作战” 升级为团队行动。
2012 年,在共青团、教体局、黄墩镇政府的合力推动下,鲁圣集团伸出援手,全市第二所小草学堂在黄墩镇南塔岭村落地。2014 年,这一模式在日照全市复制推广。今年,日照团市委联合市文明办、市教育局持续深化暑期托管服务,在全市66个村居、社区开设了“小草学堂”,为留守儿童及双职工、外来务工、困难家庭儿童,提供为期一个月的志愿支教服务活动。

众人浇灌:家校社共筑 “成长乐园”
“小草学堂解决的是咱农村家长最犯愁的三件事:孩子作业没人辅导、安全没人管、心里话没人听。” 南塔岭村党支部书记辛本法感叹,“这十多年暑假,孩子们和支教老师处成了亲人。”
这份 “亲人般的牵挂”,在时光里沉淀成动人的故事。2013 年南塔岭村小草学堂的支教队长李斌,如今已是青岛爱优乐教育的校长,却每年暑假都带着体育用品、学习用品回到学堂,给孩子们上一堂 思想教育课;区教体局组织教师志愿者定期来学堂开课,把实验室搬到乡村,教孩子们做趣味实验;老来乐庄户剧团团长庄新乐更是把学堂当成了 “非遗课堂”,“让娃娃们认识皮影、喜欢皮影,这门手艺才能往下传。”

家长们也主动加入这场守护:有的帮忙管理学生,有的送来各种物资。家校社拧成一股绳,让小草学堂从 “单纯看孩子” 变成了集学业辅导、兴趣培养、心理疏导、文化传承于一体的 “成长乐园”。
微光成河:乡村未来的 “星河” 正亮

“爸爸妈妈忙,我回老家来上学堂,这里有化学实验课,还有剪纸课,我的暑假生活丰富多彩。”学员秦浩桐说起在学堂的日子,眼睛亮得像装了星星。在台子地村小草学堂,张腾月结识了很多新朋友:“作业不会写有人教,大家一起学新知识,暑假再也不孤单了。”
17 年守护,小草学堂的故事早已超越 “爱心公益” 的范畴——它见证着个体善举如何被制度力量点燃,如何在社会各界的浇灌下,从微光汇聚成星河。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教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企业家加入 “守护阵营”,让乡村孩子的暑假有了书本的墨香、实验的奇妙、非遗的温度,更有了被牵挂的踏实。
小草学堂用 17 年的坚持证明:当爱心与制度相遇,当个人、学校、社会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哪怕是乡野间的 “小草”,也能为乡村的未来撑起一片绿荫,照亮孩子们眼里的星河。
(大众新闻记者 丁兆霞 通讯员 姚久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