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有消息称,美国政府正制定一项计划,将多达100万巴勒斯坦人从加沙地带永久迁往利比亚。这引发控制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方面和阿拉伯国家抗议和谴责。17日举行的第三十四届阿拉伯国家联盟首脑理事会会议(阿盟峰会)表示坚决反对任何关于将巴勒斯坦人民迁出其土地的言行,谴责此类行为违反国际法,构成危害人类罪和种族清洗。
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馆18日发帖否认有此计划。
巴勒斯坦事业仍是阿盟首要议题
第三十四届阿盟峰会17日下午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闭幕。峰会开幕式上,阿盟秘书长盖特强调,“巴勒斯坦事业仍是阿拉伯世界和阿盟的首要议题”,这也是阿拉伯国家领导人的普遍共识。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疾呼,在日益严峻的地区和国际挑战中,巴勒斯坦事业正处于极其危险的阶段。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重申,只有落实“两国方案”才能实现持久和平。伊拉克总理苏达尼呼吁立即停止对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袭击,确保人道救援畅通无阻。会后发表《巴格达宣言》,要求立即停止加沙战争及针对平民的敌对行动,并坚决反对任何关于将巴勒斯坦人民迁移出其土地的言行。
宣言要求立即停止加沙战争及所有加剧平民苦难的敌对行动,敦促国际社会特别是具有影响力的国家履行道义和法律义务,推动实现停火,并确保人道主义援助畅通无阻地进入加沙地带。
宣言表示,坚决反对以任何形式强制迁移巴勒斯坦民众,此类行为违反国际法,构成危害人类罪和种族清洗。宣言呼吁各国为加沙地带重建与恢复计划提供政治、财政和法律支持。
宣言强调巴勒斯坦问题仍是阿拉伯民族的核心议题和地区稳定的关键,并重申完全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包括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在内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宣言支持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关于召开国际和平会议的倡议,并主张采取“不可逆转的措施”推动“两国方案”落实。
宣言还谴责以色列作为占领方的一切非法行径,指出这些行径剥夺了巴勒斯坦人民享有自由、生存和人类尊严的权利。
阿盟于1945年3月成立,共有22个成员国。阿盟首脑理事会会议是阿盟和阿拉伯国家的最高级别会议。上届阿盟峰会于2024年5月在巴林举行。
美驻利比亚使馆否认“加沙迁移计划”
根据此前的消息,美国政府正考虑将巴勒斯坦人从加沙永久迁往利比亚,并已就此与利比亚民族统一政府高层展开讨论。作为交换,美方可能解除十多年来对利比亚数十亿美元资金的冻结。美国政府还考虑以免费住房和津贴等“激励措施”劝诱巴勒斯坦人迁移。
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馆18日在社交媒体X平台上发帖称:“有关把加沙人迁移至利比亚的报道不实。”
利比亚民族统一政府尚未就此发表评论。
相关报道在阿拉伯世界引发强烈反应。哈马斯高级成员纳伊姆说,只有巴勒斯坦人才有权决定巴勒斯坦人的事务,他们准备好“战斗到最后,为捍卫土地、家园、家人以及子孙的未来牺牲一切”。按照纳伊姆说法,哈马斯此前并不知晓美方这一迁移计划。
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1月上任以来,多次发表美国有意“清空”并“接管”加沙地带的言论。这一主张遭到巴勒斯坦方面和国际多方谴责。特朗普本月13日至16日访问三个海湾国家期间重提上述主张,称加沙地带已被多年炮火毁得“无可抢救”,他希望“让美国介入,把加沙地带变成自由地带”。
有分析指出,美方在加沙问题上的种种做法都不是出于道义考虑,而是以确保自身利益为前提。美国在中东地区展开所谓“和平努力”,其背后意图仍是维系其霸权地位、扩大其经济和地缘利益。
5月10日,阿巴斯在访问俄罗斯时重申,巴勒斯坦人拒绝特朗普提出的美国“接管”控制加沙地带、重新安置当地居民的方案。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唯一出路在于落实“两国方案”,从根本上实现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和平共存,实现中东地区持久和平。
以总理办公室称正推动“结束战争”谈判
以色列总理办公室18日发表声明说,以方谈判小组正尽力与哈马斯达成停火和释放被扣押人员协议,包括推动“结束战争”。
声明说,以方谈判团队推动的一项协议是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此前提出的方案。据以色列《国土报》报道,该方案要求哈马斯释放剩余被扣押人员的一半,作为进行“结束战争”谈判的先决条件。
声明说,以方推动的“结束战争”谈判内容还包括释放所有被扣押人员、驱逐哈马斯武装人员以及实现加沙地带非军事化。
以色列国防军18日发表声明说,过去一天,以军在加沙地带多个地区启动了代号“基甸战车”的地面行动。
声明说,作为“基甸战车”行动的一部分,过去一天,以军南方司令部下属部队已在加沙地带南部和北部发起大规模地面攻势。
声明还说,过去一周,以军对加沙地带670多个哈马斯目标实施了空袭,打击目标包括武器储存设施、地下基础设施、反坦克导弹阵地以及武装人员等。以军已打死数十名哈马斯武装人员,摧毁多处地上和地下的军事设施。目前,以军正向加沙地带关键区域推进军事部署。
原标题:《一个关于加沙的计划,何以让阿拉伯世界不能忍?》
栏目主编:刘畅 文字编辑:刘佳雯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文汇报驻德黑兰记者 孔知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