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美丽农村路 | 十里古银杏长廊,托起村民稳稳的幸福

时间:2025-07-10 13:4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顾喆翡 张鑫

在之江大地的阡陌纵横间,在绿水青山的怀抱之中,一条条蜿蜒伸展的农村公路,正悄然编织着生态宜居的幸福图景。阡陌变通途,不仅畅通了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更铺就了连接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生态廊道。

即日起,潮新闻联合浙江交通《路畅家园美,一村一画绿意浓》 专栏,我们将带您穿行于绿树掩映、繁花相随的生态之路,探访这些因路而兴、因路而美的诗意村落。

“那棵银杏王有多大,我能抱住它吗?”“那辆小火车为什么在开在花园里?” 车窗外的参天古树飞驰而过,五年级的星星兴奋得小脸通红,像只欢快的小麻雀般叽叽喳喳不停,稚嫩的嗓音抛出一个又一个“十万个为什么”。

从长兴中心广场乘坐观光公交专线,仅仅20分钟,即可抵达长兴县小浦镇的“十里古银杏长廊”。这条被誉为“世界古银杏之乡”的乡村公路——小柏线,不仅是贯通八都岕景区的主干线,更以沿途3万余株原生态古银杏树闻名。长廊起点位于小浦村,蜿蜒12.5公里,串联方一村、潘礼南村、方岩村、大岕口村等五个古朴村落,到了金秋时节,银杏纷飞,宛如一条金色的时空隧道,将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

强村富民

多元服务体系构建生态宜居路

“爸爸妈妈快看!房间里有一棵金灿灿的银杏树,还有木马、滑梯,这里居然还有一块会发光的触摸屏!”星星兴奋地踮起脚尖,伸出小手轻轻点向屏幕。这是小柏线上首家文旅驿站,以沉浸式的银杏主题设计,为游客们打造了一处独特的打卡胜地。

这条乡村公路上,有意思的店铺可不少,建在古宅里的咖啡馆可是目前最新潮的网红店。老板小倪是土生土长的长兴人,留学后回到家乡创业,第一眼看到村子的老宅子,就被门头吸引住了,开了这一家“巷往咖啡”:“以前的路哪有这么宽,村里的景观也没那么漂亮,现在改造后更贴合现代人的需求。”

自2017年起,小浦镇投入6000余万元,对小柏线进行全面改造升级。拓宽后的路面达5-8米,短短两个月内,沿线6米范围内的围墙、辅房等8300平方米违建及危旧建筑全部无偿拆除,包括80余个棚批、240余处围墙。同时,强弱电线路实现“上改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巷往咖啡所在的“蒋宅”已有百年历史,岁月在斑驳的砖墙上留下深浅不一的印记,院中那株银杏用金黄的叶脉书写了时光。咖啡的醇香在小院中弥漫,百年古韵与摩登时尚相得益彰。谈起自己的咖啡馆,小倪很有感触:“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仅对软装进行调整,保留原有硬装格局。特别融入本土竹元素,在现代化美学布置中兼顾舒适性,完整保留了院落原本的生态格局。”整个改造以最小干预为准则,让历史建筑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因地制宜

彰显特色生态环境

八都岕景区作为古银杏自然保护区,区内分布着大量珍贵的古树名木,这些自然遗产受到严格保护。在景观规划方面,对因自然老化死亡的植被进行系统性补植补种,公共区域的原有绿化景观因年代久远也进行了品质提升。

“这条公路沿线的公共空间,都是村民们主动让出来的。现在不仅游客能欣赏美景,村民们也像住在一个大花园里。”小浦镇村镇建设办公室主任徐志平笑着说。

徐志平还介绍起了景区中创新打造的生态停车场,与传统硬质铺装的标准化停车场不同,这是在排摸景区闲置地块及林下空间的基础上建设的。不用硬化铺装、不破坏原土地,通过铺撒草坪和草籽实现绿化停车,同时配套设置了充电桩及专用车位,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满足停车需求。

通过这些点面结合的绿化提升策略,既完整保留了保护区的自然原始性,又优化了游客的游览体验,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和谐统一。

依托沿线良好的自然与民俗资源,小柏线的路域生态环境得到了全面提升,也带来了不少客流,如今的八都岕景区一年能吸引游客近30万人次。客人多了,村里的生意就更好了。靠着交通发展的红利,在外打拼的村民们陆续回到家乡,在绿水青山间开起特色民宿,办起农家小院,日子越过越红火,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