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邳州,热浪裹挟着青春的热忱。8月13日下午,一群年轻的身影穿梭于邳州的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之间——由邳州市委人才办、团市委联合举办的“邳州学子看家乡”活动正式开启。百余名邳州籍在校大学生和准大学生踏上了一场“沉浸式”的家乡发现之旅。
一次感受家乡发展的深度邀约
这场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的活动,精准锁定邳州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青年学子。组织方精心规划路线,带领学子深入特色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与红色教育基地,全方位呈现邳州产业布局、发展规划和人文风貌的立体图景。活动报名通道开启后,学子反响热烈。他们中既有即将踏入高校的准大学生,也有已在全国重点高校深造的邳州学子,共同构成邳州未来人才储备的重要一环。

青年学子参观产业园。图片来源/青春邳州
学子们此行重点探访的半导体产业,已成为邳州闪亮的新名片。近年来,邳州聚力发展半导体材料和设备产业,打造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半导体产业集群。
其实,早在2022年2月,邳州就曾举办规模更大的“千名学子看家乡”活动,吸引来自中科院、国防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的300多名半导体相关专业学子回乡参观。当时走访的鲁汶仪器、华兴激光、影速装备等企业,如今已成长为邳州“芯”高地的重要支柱。
“家乡半导体产业从无到有,再到形成行业影响力,走出了一条邳州特色的品牌之路。”一位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在那场参观后感叹道。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计划专家赵超博士更在专题讲座中肯定邳州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战略定位,称其为锻造“中国芯”贡献邳州力量。
人才引育,青春实践
面对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人才渴求,邳州创新人才招引方式,打造人才服务体系。夏季夜间人流高峰,邳州人社局联合多部门创新推出“人才夜市”,让求职者在纳凉逛街中寻找机会。在招聘现场同步设置政策咨询区,提供就业、创业、培训等“一站式”指导。
在政策引领下,越来越多邳州学子选择回归家乡,在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电商创业等多个领域施展才华。
在八路镇花卉电商服务中心,“90后”许敬龙放弃大城市工作,2018年返乡创立邳州萃英电子商务公司。他创新采用“互联网+农业”模式,建立电商培训体系,让留守家庭妇女等村民掌握网店运营技能,公司带动186户低收入农户增收,为68人提供稳定岗位,更联动上下游产业深度转型,打造出“前店后厂”的产销链条。
赵墩镇中刘村的研究生刘强则将科研精神注入锦鲤养殖,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他逐渐摸索出一条锦鲤养殖之路。初期,他因技术不足损失几十万元,但通过直播学习和外地取经突破瓶颈,如今他培育的比赛级锦鲤单条售价高达万元,更计划以“村集体+技术托管”模式,让锦鲤游进共同富裕的池塘。
2022年8月,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郭拓拓带领一支暑期实践小分队回到家乡邳州港上镇。团队成员们清理墙体、勾画边框、涂抹颜料,在高温与蚊虫叮咬中连续奋战。“我是邳州人,我就要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郭拓拓的话语简单却有力。团队巧妙融合当地银杏文化,将银杏发展史与乡村振兴画卷搬上农舍墙面。艺术种子会在孩童心头发芽,当村里的幼儿园发出邀请,团队立即调整计划,带领孩子们在墙绘中认识家乡。孩子们稚嫩的小手握着画笔,在“学银杏、画银杏”的过程中,爱家乡的种子悄然播撒。汗水浸透的衣衫、暴雨中护画的布单、孩子们作画时的笑脸——这群年轻人用专业技能为港上镇留下了一抹永不褪色的“青春印记”。

郭拓拓团队在港上镇绘制银杏画卷。图片来源/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在2022年的学子回乡活动中,华北电力大学学生高涵的感言代表了众多学子的心声:“亲眼见证了家乡的进步,高新技术企业越来越多。毕业后我一定会回来,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生车行向同龄人发出倡议:“新的起点在家乡! 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从我做起!”
当百名学子带着所见所思重返校园,一粒粒“回归的种子”已在心中悄然埋下——它们将在邳州这片沃土上,生长出无限可能的未来。
文/袁昕
资料来源:青春邳州、邳州发布、邳州党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邳州市人民政府、邳州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