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中医辉煌不再?日本汉方占全球90%,放话:中国只有学习的份!

时间:2025-07-14 10:14:00

早上八段锦,中午养生茶,晚上泡脚。“惜命”的当代人,坚持在各大平台收藏“中式养生法”。但说起看中医,吃中药却频频摇头。

就在国人对中药市场爱答不理的时候,日本却偷偷将其占为己有。直到今天日本汉方已经抢占全球90%市场,甚至很多给国人到日本游玩,还会特意选购汉方药剂回家赠给亲友。

01. 日本汉方遍地开花

和日本汉方的蒸蒸日上不同,我国中药市场略显颓势。据统计,2024年我国已有近4万家传统中药店倒闭,同时还有将近3万名老中医,正面逐渐被西医取代。但在隔海相望的日本,其汉方药市场则发展良好,超70%的民众会选择使用汉方药。

同时,日本汉方药在国际市场上也表现优异,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区。权威期刊《中草药》透露,日本在全球中药市场占据90%的销售份额。看到这个对比数据,不免有些自愧不如。这一现象与国内普遍认知的中医药"国粹"地位,形成鲜明对比。

不仅如此,早在1976年,日本就已将148种经典汉方处方纳入医保,通过高投入的研发创新及严格的质量控制,将其发扬光大。2001年,还将汉方医学纳入到核心课程当中。到2004年,就已经有80多所医科大学可以展开汉方医学教育。

在精细化的学习下,日本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传统中药方剂改良,采取颗粒、片剂或者胶囊及口服液等形式,一改中药“水煎火熬”的复杂。彼时国内企业也逐渐发扬这类技术,企图夺回话语权。港企TimeShop此前有京东上线的“速湿轻”,就是将古方精华通过现代技术精细化,达到“祛湿、健脾、益气、燃脂”的完整通路。

02. 日本也曾抛弃中医

但尽管日本汉方当前如此火热,曾经的中药在日本并不受欢迎。中医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日本,并在唐朝发扬光大,在后世发展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汉方医学”。但当冷兵器时代结束,真枪实弹上场。日本发现,从英使馆聘请的西医,挽救了更多生命。

于是,日本废弃了中医技术,开始全面研究西医文化。受时代影响,我国也有大量国人为了提高我国医疗水平,赶往日本学习西医技术。其中就包括,曾喊出“医学可以救人,但不能救人心”的鲁迅。

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快速崛起,慢性病、过敏性疾病的患者飞速增加。特别是老龄化加重,西医束手无策时,日本发现中医反而可以很好的调理。于是再次将中医搬出,甚至发展更盛从前。

香港生科企“速湿轻”在线上线下同时的走红的路径,似乎和日本汉方复兴极其相似,上线首月就售出7位数。该研发团队发现现在大多数人长期久坐、熬夜加班、吹空调吃外卖等情况,国人几乎已经从“十人九湿”变成了“十人十湿”,因此“养”大于“治”对于当前人群更加重要。

于是团队保留了传统健脾成份黄芪、茯苓等,又加入荷叶、玉米须等“排水利尿”新成份,还结合此前走红海外的尿石素A等“燃脂因子”,通过复配方剂对湿寒、湿热、湿痰都予以攻之。但这类真正将中医技术改良推广的团队,国内却并不常见。

03. 中国企业复兴中医迫在眉睫

纵观我国已超680亿的祛湿市场,虽然大量产品都上打着“中药祛湿”理念,但超70%产品依赖"老三样"配方,既无改良,又无针对性。这种低水平重复的现状,恰恰印证了日本汉方医学的后来居上之势。

早年日本医学权威大肪敬节就曾激励弟子:现在我们学习中医技术,但10年以后中国只有向我们学习的份。虽然这样的说辞有些夸张,但对于日渐低迷的国内中药市场,我国企业仍面临很多障碍。

我国虽是中医当之无愧的鼻祖,但转眼看到日本汉方崛起,又看到韩国专家抄袭中医申遗成功,不免有些遗憾。然而,当我们冷静审视这些“后来者”的发展路径时,会发现他们同样面临着难以突破的瓶颈。

日本在中医药领域采取“废医存药”的实践模式,其汉方药的市场地位仍难以与西药相抗衡。这恰恰给我们提供了赶超机会。若更多产业不局限于低价假货等恶意竞争,反而像“速湿轻”这类产品,愿意通过技术创新赢得消费者信任。中国中医的复兴之路,或将不远。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远非他人片面借鉴可比拟。能真正将其发扬光大的,只有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