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贵州、西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密切联系群众,持续一体推进学查改,以作风建设推动民生服务见效落地,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检验学习成果,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一体推进学查改
近日,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松他克镇帕提阡村村民反映,由于缺乏充电桩,电车充电难。村党总支迅速反应,拿出村集体经济收入资金,协商相关企业在停车场新建4个充电桩,以“即诉即办”的实效及时解决群众诉求。
在新疆阿图什市,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580个党(总)支部累计开展专题学习4730余场(次);围绕典型案例剖析与作风转变,开展“案例解剖会”“作风大家谈”等互动交流1317场(次)。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渠道广纳民意,阿图什市累计征集意见建议673条,并纳入问题清单,集中攻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728件,查处侵害群众利益问题95件。
各地通过学习研讨、深入查摆整改问题、坚持开门教育等途径,一体推进学查改,推动学习教育见行见效。
西藏日喀则市坚持加强作风建设,紧盯漠视群众利益、服务群众有差距等问题,坚持和运用“四下基层”制度,持续改进调查研究方式,县级及以上领导干部领题调研课题145个,重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贵州省贵阳市将学习贯穿始终,紧盯基层干部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指尖之负”,收集核处过度留痕、强制使用等相关问题线索14个。紧盯“清、建、管”三个关键环节,清理停用12个内部使用的政务应用程序,迁移整合4个,压减App数量34%。
惠及民生见成效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各级党委(党组)坚持以“小切口”破题,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入手,切实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改革发展动力。
停车难、道路窄、水管漏等问题曾困扰着老旧小区的居民。今年以来,五家渠市投资5060万元实施青湖路街道、军垦路街道等4个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项目,主要建设小区新建沥青道路9884平方米、改造小区出入口14处、更换景观给水管网3979米等。
聚焦突出问题,日喀则市南木林县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局推出“延时服务”“节假日预约办理业务”等特色服务,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重点解决了群众反映的“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作风问题,有效办理疑难问题200余件。
“行政审批改革解决了企业大难题。”贵州晨原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经办人杨先生对记者说。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贵州贵安新区行政审批局着力解决企业、群众难题。自6月23日起,施工劳务资质业务从每周接件改为每日办理,审批时限由4天缩至2天。这助力晨原公司在短时间内完成多项整改、并于6月30日资质到期日前完成延期,化解了经营危机。目前,已有3家企业受益,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范例。
急难险重勇担当
面临急难险重任务时是否勇担当、冲在前是检验作风成色的试金石。
今年初,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各受灾县坚持把灾后恢复重建与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持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以恢复重建成果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学习教育成效。
定日县645名驻村干部主动靠前,划分519个基础网格单元,累计投入基层治理力量3685人次,开展灾后心理疏导活动472场次;萨迦县党员组建“党员攻坚突击队”13支,36名机关党员干部下沉灾后恢复重建一线,化身“施工协调员”,全程跟踪服务,成功化解宅基地、邻里等纠纷。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学查改为抓手担当作为,让群众可感可及,持续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见效。
“这次洪水漫到屋里有1米多高,我腿脚不方便,没办法清理淤泥,多亏政府的干部来帮忙。”贵州省黔东南州锦屏县三江镇小江村村民杨作伍说。
6月18日以来,黔东南州遭受暴雨侵袭,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防汛救灾抢险中担当作为。三江镇党委副书记曾贤义说:“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灾后重建工作,全力以赴帮助村民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新华社记者杨欣、于涛、卢丹阳